青春心向党,启航“三下乡”㉖ |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赴高州市“以光伏发电,助力碳达峰”乡村振兴促进团
灯塔 | 视线 | 火热 | 百炼 | 似锦 | 锐谈 | 资讯 | 琐记 |
Communist Youth League GDUT
聚焦农村碳排放,助力乡村新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发挥青年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8月3日至7日,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赴茂名高州市围绕农村水污染、秸秆利用以及光伏发电三个方向进行实地调研。本次调研活动得到了茂名市发展与改革局、生态环境局,高州根子镇政府、粤海水务有限公司以及旧田小学的大力支持。
1
聚焦秸秆利用,赋能低碳循环
实践队员前往当地农区实地调查村镇稻田的种植模式,以及农作物秸秆及果树枯枝的利用情况,观察统计秸秆燃烧现象。
图 | 实践队员观察统计秸秆燃烧现象
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了解秸秆、枯枝的处理利用情况。
图 | 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交流
乡村秸秆的大量焚烧不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可能殃及城市环境。推进秸秆禁烧、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调查发现,目前根子镇落实“一村一品”政策,形成了良好的荔枝产业。在果树种植中,由于农村合作社的建立,村民能够实现“种植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合作”的发展路径,同时村民也会利用部分枯枝或动物养殖粪便进行堆肥;稻田秸秆约1/3用于村户畜禽养殖的用途,其余会进行焚烧处理。
图 | 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合照
2
深入企业调研,践行减污降碳
为了深入调查农村生活用水供水现状,实践团前往高州粤海水务有限公司开展有关水质净化工艺流程和污水处理过程的调研。该企业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以保障优质出水为原则,深入开发节能、降耗、资源化创新技术。
在水处理方面,依托马军院士“重力流直接超滤净水关键技术”成果,企业推进模块化装置净水厂的应用。企业工作人员也向实践团介绍到,企业集团已寻求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践队员和企业的访谈紧密围绕水处理与双碳理念,夯实了碳索乡村低碳化的基础。
图 | 实践队员在高州粤海水务有限公司
3
推广光伏发电,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光伏发电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减少农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实践团通过企业、乡村光伏发电的实地走访、学习、调研,分析农村光伏发电的经济效能,以及乡村企业运营推广的普及性、时效性;在与村民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现农村光伏发电还缺少宣传普及。村委对光伏发电的经济利益、公益性和实用性比较认可,后续对村民还会进行更多的宣传推广。
实践团认识到,光伏发电在发电侧节省了传统火电机组的部分能源消耗,减少了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光伏所发电能通过上网售电,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从生态环境治理和乡村经济发展实效性,光伏发电可成为未来乡村振兴发展的引擎。
图 | 实践队员了解乡村光伏电
实践团队员感悟
本次“三下乡”活动中让我收获良多。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我们一刻也不敢懈怠。我们感受到根子镇旧田村村民的热情好客,荔枝文化的千古传承,退役老兵的铮铮英气,国有企业的社会担当。一方水土一方人,要实现乡村振兴,我们大学生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我将把乡村的故事讲好,把乡村的精神传承好。
——实践队员何邦润同学
实践旅途短暂,但感悟良多。实践期间,我们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爱心、锤炼意志,有效提升了综合素质。在拜访抗战前辈时候,看到那珍藏的勋章与他那沧桑的面容,泛起了我心中一阵阵回忆。岁月如波,硝烟散去,革命英雄精神永存。我们也应当践行前辈的英雄精神,做好奋进新时代的开路人。
——实践队员彭舒蔚同学
本次“三下乡”活动我收获甚多,片言难道尽。对我来说,尝试与本专业研究方向截然不同的主题活动是一次全新同时充满挑战的经历。农村访问,我学到了如何与农村百姓更加走心的交流,相互尊重,不骄不卑是前提;粤海水务的环保发展理念让我肃然起敬……期间,我也遇到过不少难题,好在有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老师的认真指导,助我度过难关,我十分荣幸能参加此次活动。
——实践队员徐鸿彬同学
深入祖国基层,了解根子镇居民的生活现状,参观根子镇光伏企业,走进粤海水务,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走进帮助村民致富的荔枝园,在中国荔枝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根子镇人一代又一代的坚持与努力。四天的社会实践,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才干,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无形中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定位,增强了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
——实践队员农进佳同学
1
实践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也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助力寻找实现“双碳”目标的农村发展新模式。
2
新时代大学生要将青春书写在中华广袤大地上,建功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我们共同守护!
图 | 实践队员在荔枝博览馆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编辑:潘小颖
初审:王冠尧 刘延言 王淡芸
复审:吴振铨
终审:王亚煦
共青团广东工业大学委员会
二〇二二年八月二十八日